马拉松是一场对体能和意志的双重极限挑战。在这个过程中,意外往往悄然来临。不少马拉松跑者在途中会出现各种不适,严重者甚至死亡。
据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军介绍,经医学研究显示,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因素解释。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,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亡。
数据来源: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《美国心脏协会》数据说明:基于2015-2023年全球马拉松赛事医疗报告统计,不同赛事条件可能存在偏差
虽然不同赛事条件可能存在偏差,但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病机制已经较为明确: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,体内代谢速率加快,心肌做功增加,需氧量增加。此时,若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状态,且持续时间过长,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,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。
此外,高温、低温、高湿等环境因素也会诱发运动性猝死。
急救双保险:CPR和AED
专家提醒,由于运动猝死是由高强度运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因而在发生猝死前,人在生理反应上会出现一些信号。
长跑过程中心跳会加速,这很正常,但如果出现心慌症状,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。
继而出现心脏一侧胸部发闷、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,这说明危险升级了,此时就必须缓慢减速,同时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,前往医疗站进行救助。
如果运动员出现浑身无力,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,这说明病情非常严重,必须采取紧急治疗。
长跑过程中心跳会加速,这很正常,但如果出现心慌症状,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。
继而出现心脏一侧胸部发闷、疼痛并伴有手指发麻,这说明危险升级了,此时就必须缓慢减速,同时向比赛的工作人员求助,前往医疗站进行救助。
如果运动员出现浑身无力,脸上冒出如黄豆般大小的汗珠甚至晕厥,这说明病情非常严重,必须采取紧急治疗。
总之,一旦出现有猝死危险的上述情况,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。在进行呼叫和求助的同时,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,据相关研究,CPR和AED是能提高院外运动性猝死生存的重要因素。
运动场所应急响应处理流程,图源: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.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国循环杂志,2022,37(7):659-668.
此外,若出现心脏骤停情况,抢救时间特别重要,一般心脏骤停后4~6分钟以内必须采取心肺复苏等专业急救措施,让心脏复跳供血,一旦错过这个时间,大脑缺血时间过长,很有可能致死致残。
最后2km是危险死亡地带
急救力量应有所偏重
在马拉松全程中,“距离终点2km”是跑友们公认的“死亡危险时段”,很多人形容40公里后的马拉松才是考验的真正起点。
在经历了40公里后的肝糖原库存告急以及股四头肌离心收缩2万多次的肌肉终极挑战后,马拉松跑者已经历巨大的生理叛变。加上看到40公里牌以为胜利在望的“虚假终点幻觉”,40公里后的马拉松强度已来到另一阶层。
因此,在预防意外的发生方面,各方需要做到:
跑者跑到40km时,一方面不应掉以轻心,要保持赛中状态,集中精力完成比赛。若出现不适状况,要及时呼叫医疗救援。毕竟,马拉松的终点永远应该是:安全回家。
赛事主办方也应注意到这一阶段的特殊性,在原有医疗保障力量外,额外增强相关急救措施,确保医疗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。
跑者跑到40km时,一方面不应掉以轻心,要保持赛中状态,集中精力完成比赛。若出现不适状况,要及时呼叫医疗救援。毕竟,马拉松的终点永远应该是:安全回家。
赛事主办方也应注意到这一阶段的特殊性,在原有医疗保障力量外,额外增强相关急救措施,确保医疗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。
做好事前准备
远离猝死风险
除了赛事中的应急措施,做好事前准备也是远离猝死风险的关键。跑步虽然是最有益心脏的运动之一,但这是有前提的:循序渐进,适度运动。
在报名参加马拉松运动时,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1、不能盲目参赛,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,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,并听从医嘱。
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,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、赶潮流参赛。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,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。为了筛查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,需要针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。评估主要从心脏结构、冠脉供血、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四个方面进行。
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筛查流程,图源: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.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国循环杂志,2022,37(7):659-668.
2、拒绝短期训练。
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,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。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、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。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,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。赛前若身体不适,比如感冒发烧,要以安全为上而放弃比赛。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切忌熬夜,合理饮食。
3、赛中学会自我保护。
合理分配全程体力,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,52%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。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,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,一定要放慢速度。若出现胸闷、心悸、头脑发晕、出冷汗、虚汗时,这是心脏不适,应停止跑步,以避免猝死发生。但中暑、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,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。
4、赛后不要马上停步。
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,不要突然停止,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,消除疲劳。
最后,希望大家谨记,在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的同时,也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别让心脏“罢工”。记住,跑步是为了健康,不是为了拼命。赛道上,真正的赢家不是最快冲线的人,而是多年后仍在跑步的人。
文章综合于家庭医生报、中国循环杂志、中国马拉松等互联网公开信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